凤冈:春蚕织出“致富茧”
2025年06月12日 08:34:34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周铉 责任编辑:马小玲 作者:
风吹桑麻绿,又到养蚕时。时值夏日,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凤冈县的蚕农们抢抓农时,全身心投入到第一批春蚕养殖中,开启今年的致富“桑”机,为全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在凤冈县永和镇养蚕大户黄治强的蚕桑基地里,一株株桑树枝繁叶茂,染绿了山头,蚕农们穿梭其间采摘桑叶,为蚕宝宝精心准备“伙食”。在宽敞通透的蚕房内,轨道给桑行车等养蚕设备让人眼前一亮,工人站在悬空的给桑行车上,操控手柄前后行进,熟练地将桑叶均匀地投喂给蚕宝宝。“第一批春蚕从5月16日开始饲养,这一批养了24张,目前已进入五龄期第二天,预计今年可以养5到6批,每一批产值能达到8万多元。”永和镇养蚕大户黄治强说。
桑叶要变“金叶”,离不开科技结“茧”。据黄治强介绍,近几年,在省蚕业研究所的支持下,他安装了单轨运输机、轨道给桑行车、自动化上簇等设备,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以前传统养殖既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现在引入了自动化设备后,像单轨运输机一次就能运送1000斤桑叶,相当于七八个人的工作量。”黄治强说。
蚕农养殖忙,蚕种催青同样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走进凤冈县蚕桑产业园智能化催青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在电子屏上实时跳动,技术人员细心观察“蚕宝宝”的成长状况。据了解,为确保蚕种的良好发育,2022年,产业园建起4间催青室,并引入先进的蚕种催青智能测控系统,配备了空调、加湿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以及排风扇等设施,通过物联网技术精准调控环境参数,催青效率提升40%左右,蚕种孵化率稳定在98%以上。“我们每年供应的蚕种除本县以外,还发放到毕节等地。”凤冈县蚕桑产业园催青室技术人员张智说。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不仅是绿色生态产业,也是高效富民产业。近年来,凤冈县采取“统一催青、集中共育、分散养殖”模式,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链条服务为支撑,加快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全县桑园面积达5万余亩,覆盖14个镇(街道)78个行政村。
“今年全县第一批蚕种发放了3900张,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700多张,涉及养蚕户422户。从目前蚕桑长势情况看,预计全年可养蚕5至6批,发种20000余张,蚕茧产量将达800吨以上,产值5000万元。”凤冈县蚕桑办主任杜应成说。
(凤冈融媒记者 卢永)
据《遵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