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铸清魂——记革命烈士王奇岳的清廉本色
2025年06月09日 08:36:49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周铉 责任编辑:周祥章 作者:
阅读量:
loading
綦江著名革命烈士王奇岳,先后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下半年奉派回国开展党的工作。回国后,初在武汉党中央机关工作,党中央迁往上海后他留在中共湖北省委工作,并担任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此后,曾担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闽浙皖赣省委秘书长等重要职务,1935年四五月间在赣东北作战中英勇牺牲。在短暂的一生中,王奇岳以清风明月般的胸怀,在血色黎明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清廉丰碑。
白区岁月:粗布长衫藏赤胆
1928年秋,已到上海党中央接受新工作的王奇岳,认识了从事地下斗争的李盛莲。根据党中央安排,二人一同去天津中共顺直省委进行地下斗争。
1929年春,组织上安排已担任顺直省委秘书长的王奇岳与李盛莲结婚。这对以“夫妻”身份掩护革命工作的战友,用粗陶碗盛着白水,完成了特殊的婚礼仪式。随后,李盛莲除了做家务事外,从事的革命工作是应付邻居和周围环境;在省委领导人接头和开会时,放哨、观察敌情;必要时用药水抄写党内重要材料;担任交通送信等。
在英租界三德里9号的秘密省委机关,同事们常见这位秘书长蹲在灶台前熬玉米糊。他的“婚房”里只有一床薄被、两口木箱,箱盖上整整齐齐码着《资本论》译本。妻子李盛莲回忆:“有天他拎回半袋白面,说是帮码头工人写信挣的润笔费,转身却把面粉分给了罢工的铁路工友。”
1929年初春的一个清晨,王奇岳去一个联络点接头时,突然被敌人围住,他悄悄将藏在怀中的秘密纸条吞入腹中。当时一起被捕的有中共党员,也有一些其他嫌疑人员。他们被押到敌人军警督察处听候审讯时,王奇岳趁被捕人群混杂之际,十分机智地把身穿的长袍马褂迅速脱下来,与一个卖油的小贩换了衣服。当敌人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押去审讯时,他在敌人面前态度很从容地自称是卖油的。敌人问:“你既是卖油的,为什么跑到共产党机关里去了?”他佯装不知情并且语气很老实地答道:“我是去要账的呀!”敌人恶狠狠地反复逼问多次,他始终一口咬定是去收账的。敌人见他的穿戴确实像一个卖油的小贩,看不出半点破绽,于是对他训斥一顿,只得把他放了。
王奇岳脱险后,连夜修改全省联络方式。这个习惯保持终生——即便在后来担任闽浙皖赣省委秘书长时,他仍坚持每天销毁工作便笺。
铁窗烈火:清风两袖铸铁骨
1929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顺直省委和天津市委遭遇灭顶之灾。当军警冲进法租界收发室时,王奇岳正用毛笔誊写中央文件。他迅速将重要材料塞进火盆,从容掸去长衫上的灰烬:“在下叶玉文(当时的化名),来此寻友备考。”敌人从他贴身的暗袋里只搜出三枚铜板和半块硬如石头的窝头。
在天津市公安局刑讯室,烙铁在皮肉上滋滋作响。叛徒指认他是省委秘书长,王奇岳仍坚决否认。敌人反复对他施以酷刑,王奇岳几次昏死过去。王奇岳却指着满身补丁笑道:“见过穿草鞋住阁楼的秘书长吗?”狱警翻遍他的囚衣,发现内衬缝着密密麻麻的补丁,确实不像共产党的高官。敌人见王奇岳坚决否认自己是共产党省委秘书长,加上王奇岳到天津工作不久,一切行动非常隐秘,叛徒也提不出其他证据。所以,敌人只好把王奇岳作为嫌疑犯处理,转押到河北第三监狱。
王奇岳已被捕入狱,李盛莲此时心中十分难过。不久她被党组织调去“济难会”做营救王奇岳的工作,并为王奇岳送去一些法文书刊和当地报纸,以及一些吃用的东西。监狱看守人员不懂外文,也未细查。收到地下党送来的衣物,他拆开夹层取出密信后,立即将衣物转赠体弱者。狱中支部秘密会议上,他握着彭真的手立誓:就算饿死,也要关照好那些重病的同志。面对监狱中的非人待遇,彭真、王奇岳等部署开展了“反虐待、争生存”绝食斗争,迫使监狱方逐次答应了“政治犯”提出的大部分要求。
丹心永驻:一片冰心在玉壶
1930年8月王奇岳被释放后,当夜偕同李盛莲乘海船转移上海。1931年夏,王奇岳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协助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秘密进行工会工作。
1932年冬,王奇岳调到赣东北苏区,担任闽浙皖赣省委秘书长,协助省委书记方志敏处理日常工作。工作期间,王奇岳对同志们热情关怀,1934年春节期间,他就地取材曾亲手烧了四川风味的家常菜给同志们吃,大家都很敬重他。
在赣东北的岁月中,红军的生活异常艰苦,王奇岳虽然身居高位,依然保持着“三个一”的习惯:一只竹编公文包用了7年,一件灰布军装补了20多处,每餐从不搞特殊。保存至今的王奇岳的两件遗物:已锈迹斑斑的黑色铁箱、早已褪色的棕色皮箱,仍然见证着它主人的坚韧、顽强与清廉。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王奇岳这位闽浙皖赣省委的重要领导在一封未寄出的书信中还这样写道:“苏区新收公粮三千石,粒粒皆百姓血汗,我辈当惜之如命……”这些感人肺腑的语言,仿佛在告诫我们:真正的清廉不在锦衣玉食,而在灵魂深处永不熄灭的信仰之火。
文/刘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