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 承办:重庆市綦区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新华网重庆频道 华龙网

綦江天气预报:正在获取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 綦江首页>>科教文卫>>
綦江历史上的贡品系列报道之六
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綦江黄茶
2024年04月08日 08:28:01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周铉 责任编辑:马小玲 作者:

在茶叶家族中,黄茶是与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并列的六大支系之一。黄茶按其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其制造方法近似绿茶,典型制作流程是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綦江自古作为茶叶盛产之地,历史上也生产黄茶,鲜为人知的是,綦江黄茶在唐宋时期曾经风靡一时,还成为贡品。

历史典籍中留下的记载

綦江,秦汉时为巴郡江州县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曾为牂牁郡母敛县属地。先后隶属巴郡、播州、渝州等,唐朝设置南州。境内历经隆阳、南川、南平、瀛山、丹溪等众多名称演绎。在我国现在的不少古籍中,不仅有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记载,也有许多名优特产的收录。中国历史上公认的茶叶神级人物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这样写道黄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又说,“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綦江地处渝黔边境,此处所述播州,当然在其区域之内。

而唐五代毛文锡《茶谱》中记载则更为明晰:“南平县狼峱山,茶黄黑色,渝人重之,十月采贡。”另外清代顾祖禹所著《读史方舆纪要》第69卷中记载更详:“南川县狼峱山,在县西一里。一名岩砦,山中人巢树而居。风俗迥别,谓之狼峱乡。旧产茶,黄黑色,渝人重之。”这里所述黄黑色茶也就是黄茶,而书所述南平、南川即指历史上的綦江。

那么地处“县西一里”的“狼峱山”是今天的哪座山?在现在相关资料中也很难查到。然而仔细推敲,“县西一里”之中“县”字最为关键,它是指治所。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綦江境内设置有瀛山县,有关资料显示其治所在今老瀛山下。另据《寰宇记》载:“盈山,在(丹溪)废县东。”此处之盈山即瀛山,因其望若蓬瀛故称瀛山,也称老瀛山。“老”当是同音之“僚”,“僚”读音也同“峱”字。据此描述及其出产黄茶推测,“狼峱山”应是今天的老瀛山。

而綦江黄茶又是怎样成为贡茶的呢?贡茶最早出现在周武王时期,巴蜀以茶纳贡。后来,由于皇室需求越来越大,并且成为生活必须用品,因此专门设立贡茶院管理产供。唐朝时称贡茶院,宋朝叫贡焙局,元代名御茶园。唐朝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朝一建立便在宫廷中兴起饮茶风尚,茶文化成为整个宫廷文化的组成部分,为此贡茶花样也不断翻新,频出绝品。北宋地理学家乐史(公元987年前后)撰写的《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篇记载:“夷州土产茶,播州土产生黄茶,思州土产茶。”《宋史·食货志》记载,在宋代,南平已有饼茶进贡,茶味亦佳百,且在桐梓、遵义等处设置茶马交易场,用贵州茶换取青海马。

上述资料显示,唐宋时期,綦江黄茶不仅渝人重之,而且已经走进了宫廷。

岁月远去中已难寻踪影

历史上声名如此显赫的黄茶,在綦江编纂的相关志书史料、收集的文章诗词中能否找到一些踪影?为此我们多方查阅,然而目前结果却很令人失望,甚至有多书记载的“狼峱山”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既然“狼峱山”可能就是盛产茶叶的老瀛山,那么在今天的老瀛山一带又有没有留下过相关传说,或者石刻族谱中能否又有过相关记录呢?为此,我们采访了老瀛山下的白云村、新农村等,试图在寻访中找到答案。

访老者、问乡贤、查资料、阅碑刻,在不断的寻访中,我们虽然没有发现什么清晰的线索,但是在与白云村的刘光明等人的交流中,仍然深深地感受到黄茶流淌着的基因血脉。

现已79岁的刘光明,曾是原瀛峰村党支部书记。他说:“我们原瀛峰村在与白云村合并之前,很多家庭都或多或少种有茶树,特别是大集体时候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专门建有瀛峰茶场,茶叶生产出来统一交给供销社,那时茶叶是村里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刘光明介绍,他家是解放前躲避土匪迁上瀛山的,自他晓事起就知道山上有种茶的传统。“当时村民生产的是绿茶还是黄茶?”刘光明告诉我们,黄茶与绿茶只是加工工艺不同而已,黄茶的加工方法也近似于绿茶。由于本地人多喝绿茶,我们生产的多是绿茶。那时加工茶叶十分讲究工艺,一般都用木炭烘烤,生产的茶叶品质也很好,喝起来特别清香。我们的茶泡4开都还较浓,而其它茶一般泡3开就淡了。如果放在市场上销售,只要介绍是老瀛山的茶,一会儿就卖完了。谈起茶叶,刘光明特别骄傲:“村里传说,这里出产的茶叶,历史上都是用来上贡的。”

随后我们又来到白云村3组的陈光明家,刚从庄稼地里回来的陈光明,谈起茶叶更是滔滔不绝。他说,瀛山茶特别好喝,随便在山上摘下一把,泡出来都很清香。我们这里出产的茶叶,据说过去只有县大老爷以上级别才能喝到,大家也一直都在传说茶叶曾是贡品。

陈光明介绍,自己曾经在乡里放过电影,后来回到村里干农活,也种了很多茶叶,1980年代每年都要收入几百元,那时家家户户也都有种茶的传统。交谈中,陈光明带着我们来到坝子边,指着对面那片林子说,“过去那里就是茶山,这些年出去打工的人多了,种茶的人也就少了。即使种有几窝,也仅供自己饮用而已。”

“老瀛山的茶,传说最多的就是白云观前原来那几株,可以说是茶中的极品。其毛尖全由肥壮嫩芽揉制而成,香气高浓,滋味甘甜醇厚,冲泡后芽头冲向水面而又缓缓下沉。”陈光明说。据陈光明介绍,白云观上棋盘石也与这茶叶密切相关。棋盘石上原有一副棋子,棋一下完它就自动摆好,甚至棋子丢落山下,第二天也会自动归来完好摆放。山上的圣僧仙姑以及上山游玩的文人墨客,就是经常在这里相聚喝茶下棋乐享逍遥的。有一年,一个知县游玩至此,得知该棋有如此之妙,离去时便凭借权势将棋子带走了。事隔不久知县升迁,带着棋子坐船转任。船行江上,恰遇江水暴涨,小船剧烈颠簸,知县大骇,紧紧抱着的宝贝棋子吓得漏出一枚掉进江里,巧的是棋子落下江水顿时平静下来,知县甚是惊讶。隔了一会儿,江水又开始瀑涨,眼看坐船就要倾覆,知县试着又投下一枚棋子,结果江水又平静下来。如是反复,直到棋子投完,江水才完全恢复了平静。经此一骇,知县新任后自感得罪神灵心情压抑,不久就郁郁而终了。当然传说终是传说,但茶与棋盘石的神奇绝配,也足见茶叶的名气。

山水依旧能否再归来

“群峦涨翠留春赋,梵境天成待觅踪。五代茶烟滋味老,瀛山深处白云封。”多处寻访,我们好像没有找到什么答案,然而似乎有了答案。站在白云村办公室前,遂得几句表达此时的心境。

徜徉在白云村整洁的公路上,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我们似乎感受到空气中也飘散着淡淡的茶香。白云村党总支书记任启国说,他虽然没听说过黄茶的故事,但这里确实流传着出产贡茶的传说。任启国向我们介绍,老瀛山平均海拔1000多米,山峦重叠,林木繁多,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这种气候极其适宜种茶,特别是属于6组的原瀛峰村一带,出产的茶叶品质很好,村民们零星种植的茶叶,在市场上都是抢手货。

任启国表示,原在瀛山上居住的近两百人,现在只有十来个了,且是老弱病残居多,原来的茶山全都荒芜了,再加上有些划入自然保护区,也不太适宜规模种植了。现在山下几个村民小组,有的村民还在种植,但规模都不大。目前村里也在积极引导村民种植,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挖掘潜力,将茶叶生产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找回瀛山茶叶的历史记忆。

然而海拔稍低一些的新农村,茶叶种植则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势头。站在山上眺望,只见嫩绿的茶树布满山头;暖暖的春日下,正有一些村民在茶园采摘。据该村党总支书记刘伟介绍,经过几年来努力,村里茶叶种植已经发展到400多亩。目前茶叶销售很好,已打造出“瀛山春芽”等多个茶叶品牌。

千年茶山千年香,五代贡品意悠长。巍巍瀛山,呈现的是俊秀,积淀的是文化。历经千年,山虽然还是那座山,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春风的吹拂,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黄茶,也将以其本来的面目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

文/刘克洪 周祥章

大美綦江

版权声明: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旗下綦江日报、重庆綦江网、綦江日报数字报、重庆綦江手机报等媒体刊发的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如需转载或使用,须经本中心书面许可或授权,并须按许可要求标明出处。已获授权者如改动本中心刊发的文章或标题,敬请标明。
对不当使用者,本中心保留依法追究之权利。
精选图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之花处处开 和谐 ...
文明礼让斑马线 一个 ...
维护正道正义 打击反 ...
推荐新闻
·看图学习丨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 给农业现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 ...
·盛世修文|殷墟上新点亮“一字千年”奇妙夜 ·袁家军:加快推动数字重庆建设从重点能力向基本能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健康中国 ·AI时政画报 | 超级计算
·习言道|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AI时政画报 | 量子飞跃
·《第一视点丨平安的节拍》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 | 中华文脉
·【每日一习话】推进城乡环境整治 完善公共卫生设 ... ·盛世修文|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
 
X
一起来挑错-向网站管理者举报本条信息有错

举报电话:023-87265530
举报邮箱:qj872655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