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 承办:重庆市綦江日报社 技术支持:新华网重庆频道 华龙网

綦江天气预报:正在获取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 綦江首页>>时政综合>>
永城镇:打造新乡村生活样本
2017年08月31日 16:01:19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马小玲

  中华村家家户户门前绿树成荫,处处都是迷人的风光(资料图片) 记者 陈星宇 摄

中华村家家户户门前绿树成荫,处处都是迷人的风光(资料图片) 记者 陈星宇 摄

  农博园里深耕“农文化”,每年吸引10多万的学生游客(资料图片)记者 陈星宇 摄

农博园里深耕“农文化”,每年吸引10多万的学生游客(资料图片)记者 陈星宇 摄

农博园(资料图片) 通讯员 王太椿 摄

农博园(资料图片)通讯员 王太椿 摄

“永城的凤冠橘熟了,约吗?”“中华村自驾怎么走?”“农博园这周有亲子活动,走起!”……近年来,在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基于生态人文优势,永城镇致力构建采摘、农耕、乡居的乡村生态圈,打造出一个“新乡村生活”样本,在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中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乡村旅游产业和经营的新路。1-7月该镇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0万元,同比增长20%。

“永城镇作为綦江区山地现代农业的核心区,我们将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全力打造好中华园、农博园和未来的温泉度假游乐园,让这里成为能看得见山,看得见水,感受得到乡愁的地方。”永城镇党委书记马明说。

植入农耕文化 一园完成一站式体验

虽已立秋,但上午的太阳依旧火辣。农博园内,葡萄架上的葡萄已被采摘一空,还剩下绿叶在风中摇曳。花生地里藤蔓散落,泥土还散发着芬芳,显然才经历一番丰收。

“来尝尝我们的红皮花生,才从地里摘出来的。”位于园内服务中心的院坝处,10名工人正在忙着摘花生,65岁的许顺蓉热情地招呼我们。

这是今年农博园试种的第一批、4亩地的花生,要靠许顺蓉和9名本村姐妹组成的“女子务工团”来完成。采摘的花生并不进入市场售卖,而是供前来体验的客人食用,自给自足。

看着工人摘下的一框框的红皮花生,乐其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大亮有些小兴奋,初种花生,产量预计可达1800斤。

在经过2年的产业调整,如今的农博园已发展成为目前全市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完善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成为了“农教结合”、“农旅结合”的现代新型农业基地。

能有此“光环”,作为管理者的贾大亮反而有些“思危”。

“只有牢牢把握市场风向标,真正了解游客所需,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贾大亮坦言,刚开始运营的农博园仅仅在单一的观赏、采摘、农家饭上有动作,随着周边这样的景点多起来,农博园也日渐冷清。

2015年9月1日,农博园易主,重庆乐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过了经营权,将农博园打造成为以科普教育和实践体验为亮点、以科技博览和乡村旅游为特色、以新奇特品种为载体、以农耕文化演绎为内涵,使教育产业、旅游产业与农业生产得到有效嫁接,从而成就重庆农博园“农旅结合”、“农教结合”的农业园区发展新模式。

现在的农博园里,在田间地头设置了8个大类,总共64个农耕文化田园体验项目。游客在这里,可以学习体验耕地、种植、农家灶煮饭等农耕文化,甚至还能挑战野外生存。6月,农博园的农耕部落园完工,在这里还可以体验草编、磨豆浆、泥塑等10个项目。

“每年10多万的学生游客,再加数万散客,给农博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贾大亮表示,学生游客是农博园的稳定客源。一家3口到农博园来体验农耕文化,每人每天的消费在200元左右;学生游客一般是“两天一夜”时间,每位学生的消费是400元左右。

此外,为了让全国各地的食客能尝到农博园的特色瓜果、蔬菜,一款名叫“千亩良田”的APP即将上线,只要一个按键,北极冰草、柴胡等20多种刚从地里拔起来的野菜,葡萄、草莓等各季节可口的水果将直送到家门口。

“如今的农博园除了以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生产以外,还逐渐承担起现代农业的示范和推广重任,未来的农博园将打造成为綦江探索现代高端农业的一个‘样板间’。”马明说。

回归乡野生活 随处可见“田园风光图”

今年初,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和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永城镇中华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称号。

在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背后,近年来中华村的“华丽转身”是我区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的缩影。

一栋栋青瓦白墙的民居,屋前水塘碧波、屋后瓜果飘香,中华村的村民惬意的享受着这样的“桃源生活”,同时也将快乐感染给了“世外之人”。

“中华村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得益于它的文化传承。”永城镇宣传委员万先奉说。据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民间吹打”就在本村,它已世世代代传承了300多年,嘹亮的唢呐、铿锵的鼓点,粗犷泼辣的演出风格,让您尽享民粹。

同时,中华村正在加快王良故居的保护性开发建设,通过室内复原陈列,营造“红色山村”文化氛围,打造红色旅游产品中具有吸引力和体验性的情境化产品。

文化的根深蔕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让业主汤勇打起了自己的“算盘”,经过3年的建设,如今他的产业版图铺展开来。

汤勇向记者描述了一幅中华村的田园风光图:当你漫步百亩锦鲤园时,100万尾锦鲤欢腾在池塘中,形成一道道红色的飘带。不远处,刚建成的“荷塘月色”基地增色不少,荷花开得正旺,莲蓬招摇着露出了小脸庞。如果恰逢时令季节,50亩草莓成熟后,果香诱人。20亩桑葚来年挂果,更是馋了游客。

乡村旅游是一盘鲜香四溢的“富民菜”,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当地居民。看到村里的变化,村民王世维开起了自己的农家乐,帮工都是家里的亲戚和村里的村民。

“围绕绿色发展,村里景点建起来了,耍事也越来越多,耍完了吃顿地道的农家菜是游客的必然选择。”共享村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王世维的生意越做越大,农家乐面积扩大到了500平方米,旺季的时候一天接待游客12桌左右,一年下来毛收入达20万元。如今中华村有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已达20余家,村民增收不少。

“高品质的温泉水是永城镇重要的旅游资源,富含氟、偏硅酸等矿物质,日出水量达到8000立方米。”马明表示,该镇将积极招商引资,开发温泉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住环境,打造农业、旅游、生态和生活融合发展的“温泉小镇”。

届时,永城镇将形成涵盖“吃、住、购、娱、游”的短途“乡村微旅游环带”。

记者 贺玲

 

大美綦江app微信下载推广

版权声明:
綦江日报社旗下綦江日报、重庆綦江网、綦江日报数字报、重庆綦江手机报等媒体刊发的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如需转载或使用,须经本社书面许可或授权,并须按许可要求标明出处。已获授权者如改动本社刊发的文章或标题,敬请标明。
对不当使用者,本社保留依法追究之权利。
精选图片
栽新苗种希望
一场秋雨一场凉
打造宜居品质城市
秋染稻田披“金装”
推荐新闻
·共谋智能发展方略 再谱合作共赢新篇 ·市委第三巡视组向綦江区委反馈巡视情况
·中共重庆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重庆市机 ...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议
·我区组团参加第七届重庆文博会
张轩张鸣潘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圆桌会议 习近平主持通 ...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为重庆改革发展提供 ... ·中央扫黑除恶第九督导组督导重庆市第一次工作通报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开幕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 ... ·重庆最美河流在哪里?市河长办请您点赞投票
·重庆公安扫黑除恶重拳出击成果初显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今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