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 承办:重庆市綦区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新华网重庆频道 华龙网

綦江天气预报:正在获取最新信息……

您的位置: 綦江首页>>专题专栏>>统一战线知识>>
怎样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
2017年08月17日 10:20:18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杨义强 责任编辑: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巩固国家统一,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意义重大。但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结构、功能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解读,有些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有偏差,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和功能,使之正确地、有效地发挥凝聚人心,振兴中华民族的作用很有必要。

  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诸种误读

  由于种种复杂因素,人们关于中华民族的认识还存在诸多歧义,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把中华民族等同于炎黄子孙,这种简单等同客观上把不认同炎黄子孙的少数民族排除在中华民族之外。改革开放后,我们有些部门为了与广大港台同胞和海外华人联络感情,加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努力构建“大中华”的概念,一些提法如“华夏子孙”、“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在政府活动和宣传媒体上逐渐活跃起来,当把“炎黄子孙”扩大到等同于“中华民族”时,一些少数民族本能地对“中华民族认同”产生抵触。因为有些少数民族中有不少人认为历史上的“炎黄”只是中原汉人的祖先,自己不是“龙的传人”,在他们看来,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和龙的传人都是指的汉族。

  第二,以保持和传承中华文化为标准,把中华民族的范围从中国境内扩展到海外华人,这就无形中把加入其他国家的华人纳入中华民族范畴,以至于当我们倡导“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西方国家高度警觉甚至抵制,似乎中国人要在世界范围搞大民族主义。

  第三,将中华民族概念虚化。为避免出现上述尴尬,有人将中华民族内涵模糊化,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性地使用这一提法,或者直接把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等同于中华文化认同。过去,我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中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叙述有些语焉不详,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治理是用“阶级共同体”建构替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改革开放后“阶级共同体认同”瓦解。1989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中华民族作为整合各民族认同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在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中中华民族认同也开始得到提倡,但“中华民族是什么”一直不甚清晰,在许多学者看来,由于这个概念原意指汉族,中华民族认同隐含着某种汉化,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中的中华民族认同也显示出某种动摇不定、甚至底气不足的情形。由于这种模糊化,目前在社会上开展的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显示出内容上单薄,形式上简单,甚至给人感觉过于空洞化、口号化、形式化,难以深入人心。

  第四,主张废除中华民族概念,以公民共同体认同替代中华民族认同。持这种观点的人或者不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或者不认同中华民族国族化。认为,中华民族是政治共同体不是文化共同体,不具有民族学的意义,换句话说,中华民族是虚拟的,不是实体,因而不是民族理论关注的视野。有学者认为如果把这种政治性的术语引入到民族学或民族理论中,会引起话语体系的混乱,比如,有学者认为,由于“民族”一词已被约定俗成理解为生物性和文化性的人们共同体,用“中华民族”涵盖公民共同体涵义存在太多困难,所以应放弃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改为用“中华人民”指称公民共同体。还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原意就是汉族,中华民族国族化实际上就是汉化,因而,在民族理论话语体系中引入中华民族认同,实践层面很容易导致民族政策有用多数民族意志同化少数民族的嫌疑;还有学者认为,民族国家建构已经过时,民族国家的替代物只能从摆脱“民族”的“公民”切入,这就是废除“中华民族”概念,建设公民国家,用公民国家替代民族国家,用公民认同替代中华民族认同。

  如何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与中华民族的公民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内涵相对应,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任务是以公民身份认同为核心,以共有历史文化为精神支撑或文化纽带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培育全体社会成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里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共同”:56个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共同建设了伟大祖国,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反抗侵略和分裂势力,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实体属性。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同抵御外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日益形成并深化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将自在的中华民族发展成自觉的中华民族。当代,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前提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互相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第二,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目的,是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建构共享的历史文化记忆和共享的现实文化形式,从中凝练出全体社会成员一体遵循的价值共识,为全体社会成员生成共有国家认同打下文化和心理基础。建构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历史文化记忆、共享现实文化形式,属于文化意义上的整合,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单纯以宪法认同为核心建构公民国家认同,即使建国历史时间很短的美国,也不否认基督教文化底色的价值观对多元文化的引领作用,加拿大社会整体的松散性与各移民族群之间缺乏共享历史文化记忆有关,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加拿大的社会联合或社会统一越来越暴露出明显的虚假性和脆弱性。对应当下中国国家文化身份构建,中华民族概念不是存废问题,而是如何充实内容,使之更好地发挥联接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和情感纽带作用。

  培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在推动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共享中凝练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和归属意识。培育全体社会成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绝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式宣传能够解决的,而应渗透在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本文刊发于2015年第7期《中国统一战线》杂志,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沈桂萍)

大美綦江

版权声明: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旗下綦江日报、重庆綦江网、綦江日报数字报、重庆綦江手机报等媒体刊发的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如需转载或使用,须经本中心书面许可或授权,并须按许可要求标明出处。已获授权者如改动本中心刊发的文章或标题,敬请标明。
对不当使用者,本中心保留依法追究之权利。
精选图片
文明旅游|綦江发出文 ...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建 ...
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 ...
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胜 ...
推荐新闻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时政画说丨从北京到莫斯科 ·袁家军胡衡华会见部分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团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两国关系远远超出双边范畴 对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 站在对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这次访问俄罗斯 将擘画未来一 ...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俄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共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 ...
 
X
一起来挑错-向网站管理者举报本条信息有错

举报电话:023-87265530
举报邮箱:qj87265516@126.com